今天,我和大家分享的內(nèi)容是如何通過“小切口”呈現(xiàn)“大主題”。
說到“小切口”,很多人就會想到微創(chuàng)手術(shù)。原本需要用手術(shù)刀切斷肌肉,甚至割開10厘米長的“口子”才能治療的疾病,如今只需要打個不到1厘米的小孔就能解決,而且疼痛輕、出血少、恢復(fù)快、住院時間短。這就是“小切口”的優(yōu)點。
可是,這與新聞報道有什么關(guān)系呢?你好好想想,每逢重要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和重大節(jié)慶,各大媒體是不是都要推出一批重要新聞報道,是不是都會強調(diào)“小切口”呈現(xiàn)“大主題”?而你,是不是總是找不到“小切口”?
“小切口”到底怎么找呢?別著急,我們就從身邊人、身邊事說起。一會,你就會恍然大悟。哦,原來這就是新聞報道的“小切口”啊!
相信很多人都熟悉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這部紀錄片。在這部紀錄片中,看似簡單地講述了年輕徒弟在師傅的帶領(lǐng)下,日復(fù)一日修復(fù)故宮的字畫、陶瓷、木器、漆器,包括它們在宮墻內(nèi)外嬉笑怒罵的故事,然而,就在這一筆一劃、一刀一剪的細節(jié)里,展現(xiàn)的卻是我國歷史的深邃和文化的厚重。
這就是“小切口”呈現(xiàn)“大主題”。如果你還不太明白,那我們就聊聊你家的衣食住行,從“防風保暖”到“品牌時尚”,從“填飽肚皮”到“營養(yǎng)均衡”,從“四世同堂”到“花園別墅”,從“兩個輪子”到“四個輪子”,是不是生活水平提高了?是不是生活品質(zhì)提升了?從你家的變化,談到國家的變化,談到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,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歷史意義,不就是通過你家的“小切口”呈現(xiàn)了國家發(fā)展的“大主題”嗎?
我們再欣賞一篇名家作品,通過具體事例分析“小切口”的問題。這篇作品是北京人民藝術(shù)劇院著名導演梅阡的散文《長安街的燈火》。
當夜幕低垂的時候,漫步在新修的東長安街上,望著那路旁兩排明光閃閃的街燈,活像是蜿蜒飛舞的火龍,遠遠地伸展開去,通向美麗而雄偉的天安門廣場。
多么輝煌燦爛的燈火!照耀著兩旁一座座新起的高大的建筑,照耀著整個寬敞平坦的大街,也照亮邊道上每一個行人的心,使人們從心里產(chǎn)生一種奮發(fā)、愉悅、開朗、豪邁的感情,腳步自然地輕快起來,頸項自然地昂揚起來,從心里唱起勝利的歌來。
長安街的夜景,我覺得比白天更加壯美,更加絢麗。由于這萬盞街燈的點染,給它涂上了一層魅人的瑰奇的神采。特別是當這盛大的節(jié)日期間,萬面紅旗,迎風飄展,燈火輝煌,霞光萬丈。古人以“紅杏枝頭春意鬧”來形容春光的爛漫。我覺得用這個“鬧”字來描繪長安街的燈火,也十分貼切。這正是祖國爛漫的春光。就從長安街這一條街上,使我們看到北京幾年來日新月異的變化,看到祖國這一片興盛繁榮的景象,不由得情不自禁地說:北京啊——祖國的心臟,我愛你!
(下文略)
(梅阡,《長安街的燈火》)
這是作者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寫的一篇抒情散文,文章通過“小切口”——長安街的燈火,描繪了“大主題”——北京日新月異的變化、人民幸??鞓返纳?/span>。
特別是“有那白發(fā)蒼蒼的老太太、扶著自己的兒孫,忽然停住了腳步,抬頭仰望這一盞盞高大的燈柱,在她紋路深刻的臉龐上,露出驚奇、贊嘆而喜悅的神情”“抱在懷里的孩子,向著棉桃形的燈盞,伸出舞動的小手,在那烏黑的眼珠里,閃著晶瑩的光彩”,這些特寫鏡頭把人們心中的幸福刻畫的淋漓盡致。
接著,作者回憶了新中國成立前,舊北京的街燈,“它給人的印象只有昏暗、陰沉、凄涼而慘淡!”
新與舊的對比,黑暗與光明的對比,壓抑與自由的對比,絕望與振奮的對比……社會主義中國的瑰麗畫卷就在長安街的燈火里徐徐展開。這輝煌燦爛的燈火,這戰(zhàn)斗的力量,不正是新中國欣欣向榮的發(fā)展縮影嗎?不正是中國人民意氣風發(fā)建設(shè)社會主義國家的精神風貌嗎?
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,我們反思一下,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,有沒有認真想過如何選擇“小切口”,如何通過對“小切口”生動、形象的描述,展現(xiàn)“大主題”的深刻內(nèi)涵?
當然,你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想到的,并不一定都適合作為新聞作品的“小切口”,在這里你還要學會判斷、懂得取舍,進而巧妙謀篇、合理布局,在見人見物的故事細節(jié)中,在生動鮮活的語言中,有更加豐滿的宏大敘事。
你知道新聞報道與微創(chuàng)手術(shù)的相同點了吧?你看,我真沒騙你,它們都是“小切口”解決大問題。
【媒體互聯(lián)】一站式新聞媒體軟文發(fā)稿平臺,專注新聞軟文短視頻發(fā)稿,涵蓋短視頻、抖音、自媒體,微信,小紅書,網(wǎng)媒等渠道資源。